
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等成为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当前,基础研究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宫雪非提出加强建制化基础研究。他建议,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重点学科交叉方向前瞻谋划,加强对变革性、颠覆性前沿技术的战略研判,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和平台装置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面向重大需求的根问题、根技术选题,建立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建制化组织模式,着力提升系统性攻关能力。 加快突破产业链核心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九三学社常州市委会主委、省政协委员孙秀峰建议,加强“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牵引+创新平台参与+社会组织赋能”的四位一体创新联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开展原始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高能级企业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国家发布的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版次软件产品等,鼓励和引导使用财政资金企业和项目率先应用国产创新成果。
企业是创新主体。来自企业一线的省政协委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晓宁希望进一步完善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运行与支撑机制。他建议,适度加强政府配套资金投入,明确投入后产出的评估机制。给予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特殊的前期成果转化试点配套政策,打通走向市场的初期验证瓶颈。从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方面加强技术产品评价认证和配套标准化验证环节,依托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开展产品认证服务和标准验证点建设工作,加大中试平台的运行和建设力度,以成果转化为导向构建布局“概念验证”“模型验证”“性能验证”“标准验证”平台等,更好地引导研发方向把控和产品迭代。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品牌。
集成电路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省政协委员、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罗宏伟建议,抢抓机遇,以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为抓手,优化集成电路供应链产业链布局,对装备和材料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引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发展。